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年历史。三原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故乡,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和“西咸经济圈”的北副中心,全县辖10镇4乡,40万人口,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三原县历史悠久,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三原人民至为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品类丰富的文化资源,奠定了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众多的古文化遗产展示了三原灿烂的古代文明,昭示了三原悠久历史的发展轨迹,彰显了三原“文化巨邑”、“关中壮县”的美誉。三原县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闻名遐迩的三原城隍庙、古龙桥、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李靖故居、雕刻精绝的孟店民宅,造形奇俊的文峰木塔、美不胜收的出土文物等古建史迹享誉全国。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廊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刘老阁双七星阵民宅始建于清顺治五年(公元一六四八年),位于(唐献陵西四公里)三原徐木乡毕家沟村刘家沟村民小组。民宅的主人是清朝同治九年的刘应杰,他曾在清宫御医房做事。他的整个住宅占地面积7.7亩,窑洞长77米,甘泉井深77米,是陕西省渭北地区保存完整的双七星窑洞民宅。民宅以主院和左右两个分院组成,洞与洞之互通,内部结构有连环洞、鹞子翻身、陷阱、枪眼、甘泉井、高窑、天顶洞、赐善堂、药膳堂、龙凤台、土地祠等。目前,由于民宅年久失修,加上文革期间部间互连分文物被毁,现只留存主院和右院。刘家民宅始建时就讲究地选择了这块地域。清朝年间回民起义,宅院住门被大火攻烧,正在紧急之时,传说甘泉井藏龙突出井口,喷泉灭火,故而大门未被烧开,且突然一声巨响,一道彩虹显于沟间,一只凤凰落于古槐之上,一刹时,整个塬坡五彩缤纷,刘家60余口人立叩拜仙,建起了赐善堂。尽管这些都是传说,但却奠定了刘家民宅双七星阵布局的思维基础,民宅里面的悟斋四友肝胆相照,共悟救国扶危济困之仁道,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革命战争年代,王震、习仲勋、徐向前等领导曾在此活动。其中三五九旅革连全连八路军曾栖身于悟斋和蚂蚁阵,并受到当地群众和刘家主人的舍身保护。由于民宅年久失修,一部分已难以修复,现只留存了主院和右院,2003年得以修复加固,已被列入三原二日游景点之一,成为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
三原县东里花园位于城北东里堡村西,是渭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园林建筑。花园系清初黄州太守邑人李彦瑁在唐李靖故居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而建筑多为仿唐格式,故又名唐园。后几经易主,多次修复,基本保持原貌。
清康熙元年(1662),黄州知府李彦瑁在唐园残迹上重新修复,初名李氏园。后辗转归于东里堡刘氏,刘氏后裔刘季昭又重新修葺,取名“半耕园”。清代陕西督学吴大徵题额“半耕园”,勒石嵌于园门。1917年此园售于靖国军,为靖国军官邸,遂更名为“靖国公园”。1930年杨虎城将军主陕,曾拨款维修。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曾来此园与杨虎城将军共商国是。
花园总面积为17930平方米。南北长163米,东西宽110米。现存的建筑有读书堂、转角楼、挂云楼、望月楼、妙香亭等。并设置有小巧玲珑的假山、鱼池及仿长安八景的缩型景观。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颇有江南园林风格。园内古藤抱杨一景,特具妙趣,为关中一绝。
建国前,此园即为东里小学所在地,建国后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迁走东里小学。1986年省文化文物厅拨款10万元,对主体建筑换顶维修并开辟文物展室,成立李靖故居文管所,接待四方游人。
孟店民宅是境内惟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民间显官居第。位于鲁桥镇孟店村。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显宦富豪周梅村的住宅。
周家是鲁桥镇巨商首富。住宅初建时有十七院,现仅存一院。宅宽13.8米,进深71米,总面积为979.8平方米。房舍的建筑、布局、结构、装饰等均体现了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鲜明特点,是研究古代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宅院为五进,最前是三间门房,二门以内东西两厢房之后是五间大厅,为上房。厅柱上楹联保存完整,再后是退厅,退厅之后又是东西厢房,最后是三间两层楼房。所用建筑材料全部是蓝砖青石、上等松木。砖墙及门窗上都雕刻着历史故事、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草石,体现出清代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整个房舍檐口上全部用铁丝网笼罩(俗名拦天网,以防鸟雀)。
1956年,孟店民宅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三原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将其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
1986年,省文物局拨款维修,省旅游局规划为三原风景区旅游点之一;县成立孟店民宅文管所,对外开放,接待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