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们到达西双版纳的时候是4月底,傣历新年刚过。这个以“泼水”狂欢而闻名的节日,是一年农耕的初始,由此开启了5月备耕、6月犁田播种、7月插秧的农忙时节。其实说换年有点抽象,说换季则切实多了,这时候气候正从凉爽转炎热,但人并不觉得燥热,早晚还很凉爽。而且因为空气湿度大,感觉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了。 根据当地人描述,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这里的平均温度在25~35摄氏度,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差不多;而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在15~25摄氏度,高出大部分地区10~20摄氏度。久居南糯山的作家马原以皮肤的舒适度为测温计,自有一番科学分析:西双版纳是我国两条避寒带之一,冬天不冷,而海拔1600米茶山上的夏天也不热。再加上好水才出好茶,居住于此更加颐养。 尽管西双版纳春夏秋冬不分明,但有显著的旱季和雨季。4月底已有了雨季的影子,时常毫无征兆地就下起雨来,而且来势汹汹,容不得片刻喘息。一天我们正和勐景来的大佛爷都比坎章在寺院里聊天,一阵暴雨袭来,赶忙躲到近旁佛殿的宽大屋檐下。不大工夫,就又云开雾散,雨过天晴了。佛爷抖一抖僧袍上的水珠走出去,说这时候的暴雨一般下不了半小时就会停。到了7月份,雨水就开始连绵不断了,门也出不去,索性以“关门节”为标志,开始3个月的斋戒与礼佛。雨季过后的10月份,迎来轰轰烈烈的“开门节”,家家户户开始收割稻谷,谈婚论嫁,建盖新房,升和尚……如此,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各归其位,顺应大自然的时令节奏。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半塘 |